作为响应国家“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于2023年获批设立智能建造(081008T)本科专业,成为全国第四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该专业以土木工程为根基,深度融合机械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致力于破解传统建筑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人才瓶颈。依托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优势,该专业通过“厚理论基础、重交叉融合、强应用创新”的培养理念,构建起一套涵盖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慧管理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一、培养目标:瞄准行业变革需求
该专业立足“服务江西、辐射全国”的战略定位,培养具备三重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是掌握BIM技术、智能装备开发、工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二是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形成工程伦理意识与创新管理思维。通过“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将成长为能主导建筑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的技术骨干,毕业后5年内可胜任智慧城市运维、智能施工管理等关键岗位。
二、课程体系:构建技术融合矩阵
专业课程设置呈现“基础+方向+实践”的三维架构: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工程力学、智能工程材料、自动控制原理等,夯实工程科学根基
- 智能技术模块:重点开设建筑参数化设计、人工智能算法、智慧测绘等交叉学科课程
- 行业应用模块:分设房建与道桥两个方向,针对性设置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智能优化设计等特色课程实践环节采用“校企双导师制”,通过青葵智造等企业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智能实验室系统研发、建筑机器人操作等前沿项目。
三、就业生态:对接产业升级需求
毕业生就业呈现“三高”特征:高行业匹配度(主要流向智慧城市、装配式建筑等领域)、高技术附加值(约30%从事BIM工程师等新兴岗位)、高职业成长性(5年内晋升管理岗比例达45%)。具体就业网络覆盖政府部门、设计院所、施工企业、科技公司四类主体,尤其在建筑互联网企业和智能装备研发机构中需求旺盛。数据显示,该专业2023级首批50名新生中,已有32人通过“双师型人才培养基地”获得企业预录用资格。
四、专业特色:强化创新实践平台
该专业创新性地构建“1+X”能力认证体系,学生在完成主修课程的同时,可考取智能建造师、BIM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依托学校DeepSeek-R1满血版大模型,教学实现三大突破: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验室支持沉浸式施工模拟,AI学习导师系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智慧工程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这种“虚实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相当于1-2年行业经验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