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明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1977年数学教育专科起步,历经近50年发展,已成为福建省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张特色名片。该专业不仅于2009年获评“福建省特色专业”,更在2020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师范教育与新工科交叉融合的独特培养体系。其发展历程映射着地方高校应对时代需求的变革智慧,也为区域教育发展与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在培养模式上,该专业构建了“双轨并进”的育人框架。一方面延续师范教育传统,通过数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强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开辟金融统计方向,引入大数据分析、运筹学等应用型课程。这种模式既保留传统优势,又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理念,将数学思维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理论基石,同时设置数学建模、数值分析等实践课程,形成从抽象思维到工程落地的完整知识链。
实践能力培养是该专业的核心亮点。学生不仅在校内数学建模实验室、大数据技术实验室完成项目实训,还通过“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参与企业真实课题。近五年数据显示,学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0余人次,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超40项。这种产教融合机制使毕业生具备直接对接行业需求的能力,例如在智慧医疗、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展现技术转化优势。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师范方向毕业生主要进入中学担任数学教师,部分通过“福建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成为教学骨干
- 应用方向毕业生在金融统计、保险精算、数据分析等领域就业率持续提升
- 约5%毕业生考入上海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升学质量逐年提高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印证了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专业建设背后是强大的科研与师资支撑。教师团队在微分方程、统计建模等领域形成三个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发表SCI/EI论文85篇。特有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超90%,既有深耕数学教育方法论的学者,也有具备金融科技实战经验的行业导师。这种多元化的师资结构,确保理论教学与产业前沿动态同步更新,为学生提供多维成长路径。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挑战,该专业正加速推进“数学+人工智能”交叉培养。通过增设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课程模块,将传统数学优势延伸至智慧城市、工业大数据等新兴领域。这种主动变革的姿态,既延续了“经世致用、自强制胜”的办学精神,也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转型提供了鲜活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