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05年建校以来,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并于2014年入选山东省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该专业以培养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大数据处理和软件工程方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了覆盖数据存储、分析、安全等领域的完整知识框架。其教学资源包括业界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应用实验室、数据存储与处理实验室等,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3+1”教学模式(3年理论学习+1年企业实践),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据库存储与开发、数据库诊断与恢复等核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覆盖政府、金融、医疗、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其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等,夯实编程与系统设计基础;
- 专业必修课程:聚焦数据库原理、Java EE开发与应用、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等实战技术;
- 实践课程:通过大数据企业级实践、Web开发课程设计等项目,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特色与资源优势
专业建设强调实践导向和行业对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深信服科技、海信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实训,提供实习与就业直通渠道。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突出,多人获大数据分析师(高级)、Python技术应用(高级)等职业认证。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并取得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15项。
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库运维、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工作,就业单位涵盖银行、电信、政府数据中心等核心领域。据校友会2025年专业排名,该专业位列中国四星级应用型专业,全国排名第168位。其“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有效提升了职业竞争力,部分毕业生进入北京邮电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高校深造,或加入华为、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技术团队。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