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作为浙江省双高计划"大数据技术专业群"骨干专业,依托AI算法训练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等职业岗位需求,形成"技术+应用"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与浙江科友、百度松果AI工坊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在真实场景中掌握工业视觉系统应用、深度学习框架开发等前沿技术,实现从课堂到产业的无缝衔接。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聚焦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系统开发能力培养,设置三大核心模块:
- 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涵盖数据爬取、标注及预处理技术,重点掌握Python库操作与TensorFlow模型搭建
- 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通过OpenCV框架实现图像识别、视频分析等实战项目
- 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结合PLC技术与工业传感器应用,培养智能制造场景部署能力
课程设置突出模块化和项目化,如《深度学习应用开发》课程采用百度飞桨平台进行模型训练,学生需完成从数据清洗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实践。
教学资源与产业对接
专业拥有100%硕士以上师资团队,其中包含985高校博士与海外名校博士,近三年发表SCI论文10余篇。校企共建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作室与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配备工业级视觉检测设备和云计算服务器集群。2024年与安测半导体开展的科技对接活动中,学生参与企业级视觉算法优化项目,接触晶圆缺陷检测等尖端技术,这种"教室+车间"的混合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上岗能力。
就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毕业生主要面向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岗位,2023届学生在浙江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赛项一等奖。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
- 技术路径:AI算法优化→机器学习工程师→首席数据科学家
- 应用路径:视觉检测专员→工业互联网项目经理→智能制造总监
专业所属学院已有109人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形成"专科-本科-硕士"贯通式培养通道。随着学校入选教育部《基于大模型的继续教育AI智能助教》项目,该专业正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专业特色与区域经济联动
专业深度融入义乌小商品产业生态,在2024年"商城杯"国际小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学生团队运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完成创意设计作品,开创AI赋能传统制造业的新模式。这种"专业+市场"的联动机制,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区域需求,毕业生可快速适应智能仓储物流、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等特色应用场景,成为推动义乌数字经济转型的核心技术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