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英语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师范方向以服务基层教育为特色,融合语言技能与教育素养培养,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张家界校区开展教学,通过师范与语言服务双方向协同培养,既注重传统英语学科基础,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中学教育及涉外领域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以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路径等维度解析其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立德树人导向下的教育情怀塑造
吉首大学英语(师范)方向以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为育人核心,构建了三级递进目标体系:
- 价值引领:通过本土文化课程强化扎根基层的使命感,如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概要课程融入武陵山区文化元素。
- 专业素养:培养英语教学技能与跨文化能力,要求掌握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核心课程。
- 创新能力:设置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等课程,提升教学设计创新与教研能力。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架构支撑多维能力发展
专业课程采用“语言基础+教育理论+实践技能”三模块设计:
- 语言核心模块:包含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汉口译等课程,强化语言基本功。
- 教育理论模块: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等课程占比达25%,构建教育知识体系。
- 实践应用模块:通过英语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与教育实习环节衔接理论实践,例如组织学生赴张家界市民族中学开展教育实习。
三、实践路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实践教学贯穿四年培养周期,形成阶梯式训练链:
- 基础实训:新生入学即开展语音强化训练,配套名人英语演讲模仿秀等活动夯实语言基础。
- 专项竞赛:依托外研社·国才杯等学科竞赛平台,以赛促学提升教学设计与演讲辩论能力。
- 校外实践:建立中学实习基地,安排16周集中教育实习,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中学骨干教师联合指导)。
四、就业面向:服务基层教育的多元化出口
毕业生就业呈现“一主多元”格局:
- 主渠道:中学英语教师岗位占比超60%,覆盖湖南及周边省份基层中学。
- 延伸领域:部分毕业生进入教育培训机构担任教研主管,或通过中文国际教育课程转向海外汉语教学。
- 升学路径:近年约20%毕业生考取学科教学(英语)等专业硕士研究生,部分通过西悉尼大学等国际合作项目深造。
五、特色优势:区域性与时代性的融合创新
该专业立足武陵山区教育发展需求,形成两大特色:
- 文化赋能:开发湘西民族文化双语资源库,将土家族、苗族文化元素融入翻译实践教学。
- 技术融合:在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课堂场景提升教学应变能力。
这一培养体系使吉首大学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在基层教育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近四年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50余项,印证了其“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成效。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改革深化,专业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语言教学等前沿方向,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时代需求的契合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