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历经九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其历史可追溯至1931年青岛礼贤中学设立的高级工程科,经过多次专业整合与学科升级,现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该学科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三峡工程、港珠澳跨海大桥等国家级项目中贡献关键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
在学科架构上,土木工程专业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涵盖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5个本科方向,并设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资力量方面,拥有专任教师161人,其中包含国家教学名师1人、泰山学者7人及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高端人才,形成以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为核心的教研体系。
科研平台与技术创新成果
学科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育部工程中心等12个实验室,重点布局多灾害场结构动力试验平台和机器人智能建造实验室。研究方向聚焦结构抗火与防灾减灾、海洋混凝土技术等前沿领域,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主编国家规范57项,授权发明专利665项。典型案例包括为胶州湾海底隧道开发的耐久性混凝土技术,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全产业链示范工程,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19亿元。
国际合作与行业影响力
通过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联合会等合作渠道,学科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引进日本工程院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其海洋环境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导完成的海水源热泵示范工程成为行业标杆。毕业生中涌现出原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等杰出校友,2020届本科生升学率达36.4%,部分班级考研录取率突破68%。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定位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学科正推进城市建筑云平台和智慧城市设计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着力发展智能建造与数字化施工技术。通过新旧动能转换专项,在海洋强省战略中重点突破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深海工程防护等关键技术,持续巩固其在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中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