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凭借校企合作与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成为培养虚拟现实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依托省级示范校建设和兴辽卓越专业群资源,构建了覆盖虚拟现实引擎开发、三维建模、交互设计的完整课程体系,并与百余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培养路径。
产教融合是该专业最显著的特征。学院通过"双向互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与辽宁三三工业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将生产线场景融入虚拟实训课程。例如,在机械制造相关课程中,学生通过虚拟工厂仿真系统操作设备装配流程,系统实时记录操作数据并生成技能评估报告。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Unity3D引擎交互开发、UE4虚拟场景搭建等核心技术的同时,积累了真实项目经验。
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能力构建核心模块:
- 基础模块:涵盖VR程序设计基础与3D建模技术,重点训练空间建模与代码编写能力
- 交互开发模块: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交互技术课程,掌握手势识别、动作捕捉等前沿技术
- 项目实战模块:结合企业需求开展全景视频拍摄处理、AR/VR项目开发等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特别强调"岗课赛证融通",将1+X虚拟现实工程技术应用证书考核标准融入教学,学生毕业时可同步获得职业资格认证。
实践教学体系以国家级实训基地为支撑。学院投入近200万元建设VR实训室,配备HTC Vive Pro 2.0头显设备、激光定位交互系统及动作捕捉云台,构建起沉浸式开发环境。在《虚拟现实项目开发》课程中,学生团队需完成从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到产品测试的全流程开发,作品可直接对接企业应用场景。2024年省级技能大赛中,该专业学生凭借智能物流虚拟巡检系统项目获得技术创新奖。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主要进入虚拟现实软件研发、工业仿真设计、数字孪生系统运维等领域,近年与沈阳新松机器人、大连华信计算机等企业建立人才输送通道。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1.3%,起薪水平高于省内同专业平均值15%。部分优秀学生通过"2+1+2"国际交流项目赴韩国釜山情报大学深造,实现技术技能与国际视野的双重提升。
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学院组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省级技术能手2人、企业工程师占比40%。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辽阳文旅数字展馆等政府项目开发,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地域文化传播结合,形成特色教学案例。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使专业建设始终紧跟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