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该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依托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的资源整合优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0年起成为自治区首个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单位,并于2023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学院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架构,现有在校生近千名,毕业生就业率与行业认可度持续提升。
一、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性与行业适配性,核心课程包括:
- 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
- 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等应用型课程;
- 第二外语(俄/日/德)、会展策划与管理等拓展技能类课程。培养目标聚焦于“应用型人才”,强调科学人文素养与国际化视野的双重塑造,致力于使学生掌握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运营与管理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解决复杂行业问题的实践技能。
二、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41%,博士学历教师占比47%,其中包括国家文旅部特聘专家、自治区文旅标准化委员等高端人才,形成“双师型”教学队伍。学院依托新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具备旅游规划资质)和15家校外实习基地(如天山天池景区),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科研经费累计超300万元,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
三、实践教学与就业前景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三个维度:
- 校内实训:依托旅游实训实验室、绿洲空间信息实验室等专业设施,开展模拟导游、酒店管理等场景化训练;
- 校外实习:与旅行社、五星级酒店、旅游规划公司建立合作,提供6个月以上岗位实习机会;
- 竞赛培养:组织学生参与全国旅游职业能力大赛、创业计划竞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10项以上。毕业生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35%进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各级旅游局),40%任职于头部旅游企业(如携程、同程),另有15%选择攻读硕士(部分进入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典型岗位包括旅游产品经理、景区运营总监、会展策划师等,薪资水平高于新疆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12%。
四、专业特色与发展机遇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
- 区位特色:结合“旅游兴疆”战略,开设区域旅游地理、边疆文旅开发等特色课程,强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旅产业的研究;
- 政策支持:作为自治区旅游教育协会理事长单位,优先参与全域旅游示范区、5A景区升级等重大项目;
- 行业联动:与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推行“订单式”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实习-就业”无缝衔接。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专业将进一步拓展智慧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方向,持续为新疆文旅产业输送高层次管理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