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依托雅迪科技集团的产业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该专业以“校企一体、产教融合”为核心,通过企业标准评价学生作品,实现“上学即工作、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紧扣现代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工艺编制、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等领域的实践能力。专业与雅迪全球生产基地深度合作,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场景和带薪实习机会。
一、专业定位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
该专业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制造业集群,聚焦零部件设计制造、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管理三大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直接对接雅迪集团及上下游企业的技术需求,例如通过车架式零部件质量提升项目,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面向覆盖机械制造、汽车、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雅迪全球分公司或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转正年薪6-10万元,优秀者可达12万元。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路径
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践+项目化”的三维结构:
- 基础模块:包含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夯实二维/三维识图绘图能力;
- 核心技能模块:通过机械CAD/CAM应用、数控加工编程等课程培养数字化设计能力;
- 前沿技术模块:引入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产线调试等内容,对接智能制造趋势。
实训环节设置五级进阶体系:从机床操作、工夹具设计到工业机器人编程,最终在雅迪重庆基地完成全流程岗位实习,实现技能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三、校企协同的教学模式创新
师资团队实行“双负责人制”,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例如原雅迪高级工程师苏晓军主导开发了质量管控实战课程,将企业研发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考核方式突破传统试卷模式,采用“项目实操+出勤+课堂表现”综合评价,例如要求学生完成电机拆装调试并撰写工艺报告,检验耐心、细心、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学校还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建设中德双元制学科体系,强化国际化技术标准适应能力。
四、就业保障与职业发展通道
学生可通过三类路径规划职业生涯:
- 直接就业:98%的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享受入职培训、技术晋升双通道;
- 学历提升:对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开设专升本定向辅导班;
- 跨界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交叉课程,向自动化控制、项目管理领域延伸。
学校与35家配套企业共建人才联盟,定期举办“名企进校园”活动,确保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动态匹配。
五、硬件支撑与学习生态
专业拥有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室等先进设备,图书馆配备3D建模工作站和智能制造仿真平台。生活区实行智慧化管理,宿舍配备干湿分离卫生间、共享滑板车等设施,营造宜学宜居环境。贫困学生可通过勤工俭学岗位获得生活补贴,实现“零成本就学”。这种“技术+人文”的双重保障,使该专业成为西部职教基地的标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