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116个培养单位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依托科教融合模式,将科研实践与学术培养深度结合。作为我国微小卫星领域的核心研发机构,卫星创新院以通信、导航、遥感、科学探测、微纳卫星五大领域为研究方向,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128颗卫星。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国科大学籍,毕业后获国科大统一颁发的学位证书,同时融入卫星创新院“一院两区”(临港总部、张江园区)的科研生态,形成“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前沿探索”的立体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卫星创新院学科布局聚焦航天技术信息工程交叉领域,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二级学科方向涵盖:

  • 通信与信息系统(突破电子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等关键技术)
  • 信号与信息处理(侧重人工智能、FPGA开发等前沿应用)
  • 卫星系统与工程(覆盖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总体设计)
  • 微纳卫星技术(实现型谱化、批产化研制能力)

2025年新增电子信息专业硕士,下设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三大方向,响应国家航天产业化战略需求。联合培养方面,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招收学术型硕士,共享科研平台与导师资源。

培养模式与科研资源

培养模式采用导师组负责制,由1名主导师和2-3名副导师组成跨学科指导团队,强化个性化培养。课程设置引入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专题,并依托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开设双语课程与联合课题。科研实践方面,学生可参与卫星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AIT中心(总装集成测试中心)等平台项目,直接接触卫星环境试验、仿真运控等全流程技术。

科研资源优势显著:

  • 临港园区拥有7个卫星总装大厅和智能工厂,具备年产300颗微小卫星的能力
  • 张江园区配备力学、空间环境试验设备,支持10颗吨级卫星同步研制
  •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覆盖卫星姿态控制、软件评测等关键技术链
  • 科研经费年均投入超10亿元,保障学生课题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生活保障与就业前景

研究生待遇体现科研与生活平衡理念:

  • 硕士生一年级每月补助2100元,二年级提升至3100元,另享8000元/年学业奖学金
  • 博士生助学金较硕士增加1000元以上,并可申请国家奖学金(覆盖率15%)
  • 住宿条件为临港双人酒店式公寓,园区内配备健身房、篮球场、咖啡馆等设施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航天系统:近五年90%毕业生进入航天科技、科工集团下属单位
  • 高新技术企业:2022届最高年薪达60万元,主要流向百度、阿里等头部企业
  • 国际组织:约5%毕业生参与欧空局、国际卫星导航委员会等国际合作项目

招生规模与报考路径

2025年计划招收30名硕士生(学术型10人、专业型20人)、16名博士生,另设8个上海科技大学联培名额。报考需注意:

  1. 统考路径: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系统报名,选择院系代码80193(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2. 推免路径:接收直博生、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推免生,2025年推免预报名已启动
  3. 专项计划:包括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定向就业)、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仅限专业学位)

复试采用综合素质考核(占比50%)与初试成绩加权,重点考察航天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近年报录比稳定在1:4-1:6,202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复试线为325分(较国家线高52分)。

卫星创新院研究生教育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通过“导师-平台-项目”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塑造兼具工程素养学术创新能力的航天领军人才。其100%卫星发射成功率的工程积淀、15.2万平方米科研基地的硬件支撑、以及60余名硕导、15名博导的师资配置,为研究生提供从理论突破到产业转化的完整成长通道。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上一篇:江苏大学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怎么样?
下一篇:如何正确选择会计分录更正方法?

热门推荐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卫星创新院)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116个培养单位之一,其研究生教育依托科教融合模式,将科研实践与学术培养深度结合。作为我国微小卫星领域的核心研发机构,卫星创新院以通信、导航、遥感、科学探测、微纳卫星五大领域为研究方向,已成功发射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128颗卫星。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国科大学籍,毕业后获国科大统一颁发的学位证书,同时融入

2026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生考试难度大吗?(难度较高)

作为中国科学院体系内专注于航天技术研究的尖端机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考研竞争呈现专业性强、录取门槛高的特点。该院在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飞行器设计等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同时也因其科研资源集中、招生规模有限的特性,形成了独特的报考生态。考生需从分数线、复试规则、学科特点等多维度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评估自身竞争力。 一、分数线与竞争格局 从2022-2024年复试分数线数据看,该院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考研)怎么样?2026年口碑综合实力档次评价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其研究生招生竞争态势与学科特色密切相关。该院2025年预计招收30名硕士生,其中包含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8个联培名额,但实际统考名额需扣除推免生接收数量。从近年招生数据看,2024年通信工程专业统考名额达6个,而计算机技术仅1个名额,不同专业竞争差异显著。考生需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考试科目适配度及名额分布综合评估报考难度。 一、竞争格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简称长春人卫站)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综合性天文研究基地,其研究生教育体系依托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前沿科研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该站自1957年成立以来,已从单一观测站点发展为涵盖空间目标精密测定轨、卫星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机构,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学科方向与培养架构 研究生院围绕天文学一级学科设立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

202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研究生考试难度大吗?(难度较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作为我国空间目标观测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其研究生招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选拔标准。从近年招生数据与考核流程来看,该站研究生入学竞争呈现名额少、要求高、流程严的特点。无论是推免生接收还是统考招生,均强调对科研潜力、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深度筛选,考生需结合自身条件理性评估备考难度。 一、招生规模与竞争压力 该站每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极为有限。以2024年推免生接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