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专业代码550404)立足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致力于培养具备文物保护与修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美术系优势资源,围绕古陶瓷修复、考古绘图等核心技能展开教学,并配备完善的实训设施与高水平师资团队。作为三年制专科专业,其课程体系与就业方向紧密对接文博行业需求,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文物学概论、中国陶瓷考古、古陶瓷修复等理论与实践模块。课程设置注重传统工艺传承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双向融合,例如通过陶瓷材料学研究古代陶瓷成分,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修复实践。学生需掌握考古绘图与摄影技术,并能运用科学检测手段分析文物病害,形成从鉴定到修复的完整知识链。这种课程结构既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又提升了技术操作的精准性。
师资团队以“双师型”教师与外聘专家为特色。校内教师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大师等占比显著,外聘专家如王一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张光明(淄博窑古陶瓷研究院院长)深度参与教学。团队近三年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陶瓷釉料研究成果被用于修复技术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2000平方米陶艺流程工作室和古画临摹室等20余处实训场所。学生可在以下环节提升实操能力:
- 拉坯与注浆成型:通过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理解文物形态特征;
- 现代检测技术应用:使用可还原电窑模拟烧制环境,结合显微设备分析文物损伤;
- 田野考古模拟:在5处户外写生基地进行实地测绘与数据采集。校城融合项目与53处校外基地提供真实工作场景,例如参与淄博窑遗址保护项目。
就业方向聚焦文博机构技术岗位,毕业生可从事古陶瓷修复、考古绘图及文物保护管理等工作。专业与淄博市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合作,部分学生通过山东省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深造。近年数据显示,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超60人次,印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该专业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
- 地域文化赋能:依托淄博“陶瓷之都”资源,重点发展古陶瓷修复方向;
- 技艺传承创新:将刻瓷、彩绘等非遗技艺纳入课程,建立陶瓷琉璃大师工作室;
- 数字化技术融合:开设文物数字化保护课程,培养适应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新型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