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2025年新增的三年制专科专业,在装备制造大类中展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该专业紧密对接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校企合作和订单式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备电气控制、工业网络技术和供配电系统运维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了可编程控制技术、智能交通设备应用等前沿领域,凸显了学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办学优势。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聚焦"交通+自动化"的复合型能力培养。通过电机驱动与调速、工业机器人操作等核心课程,学生将掌握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系统改造等九项专业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强化了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场景,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设备维护等,这与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的资源优势形成协同。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超过50%,包含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场等28个实训室,确保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场景训练。
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
- 模块化技能训练:通过电工工具使用、低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等专项训练,分阶段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 行业认证衔接:课程内容对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
- 智能技术融合:在传统电气控制基础上,新增工业互联网组态技术、智能传感器应用等数字化技能模块。这种设计使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制造业岗位,也可向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拓展。
校企合作方面,学院与合肥轨道交通集团、比亚迪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行"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培养。通过轨道认证班、滁宁城际培训班等定制化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特别在就业方向上,除了通用设备制造领域,毕业生可优先进入城市轨道供配电系统维护、智能交通设备管理等特色岗位,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力。
从招生培养数据看,2025年该专业计划招收200人,学费标准为3900元/学年,与同类专业持平但实践资源更具优势。相较于传统自动化专业,其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融入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模块,实训设备包含列车模拟驾驶系统等行业特有装置,就业渠道覆盖铁路局供电段、地铁公司等交通领域优质单位。这种"交通底色+自动化内核"的培养模式,使其在安徽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形成独特定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