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为师范类和数理金融方向(非师范类),两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路径上形成差异化布局。作为该校传统优势学科,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其培养体系融合数学学科深度与教育实践广度,同时拓展金融领域的交叉应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以下从专业特色、课程结构、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师范类方向以培养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为核心,强调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课程体系设置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覆盖数学教育技能训练、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等教育模块。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教学见习、实习、研习的三阶段实践体系,并参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和“常青数,快乐学”志愿服务项目,近五年毕业生参加福建省教师招考的平均上线率达60%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数理金融方向(非师范类)则侧重培养金融数据分析与实务操作能力,课程设置突破传统数学框架,引入金融数学、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等跨学科内容,形成数理分析模块与金融实务模块的双轨架构。该方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其中50%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从事数据分析,10%通过教师招考进入教育系统,展现出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竞争优势。
专业建设依托福建省高原学科——数学学科,师资团队中78.85%拥有博士学位,包含国家级教学名师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拓扑学、数学教学论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学科竞赛体系覆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赛事,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454项,形成“以赛促学”的创新培养机制。
在职业发展路径上,两类方向均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师范类毕业生可通过教育专硕或学术研究生深造,近五年约200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非师范类学生则可向金融工程、经济管理等交叉领域延伸,部分毕业生进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数据分析。这种“基础扎实、方向多元”的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成为闽南师范大学工程学ESI全球前1%学科群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