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的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立足国家智能制造业升级需求,以城市轨道交通电气为核心培养方向,深度融合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电子信息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基础与智能控制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依托智能制造与智慧交通学院的学科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和实践导向教学模式,为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及轨道交通领域输送复合型技术骨干。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以电力电子和自动控制为核心的知识框架。基础理论课程包含微积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理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则聚焦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模块,强化电气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能力。此外,专业还设置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拓展课程,紧跟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前沿。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的双轨模式,学生可掌握智能控制系统开发、设备维护及工程优化的全流程技能。
该专业的培养特色体现在学科交叉性与产教融合两大维度。作为强弱电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学内容覆盖电气设备控制、工业自动化及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形成“电气+智能+交通”的复合知识结构。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国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与开发竞赛”等学科竞赛,以及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的校企合作课程,有效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师资方面,专业拥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团队,其中多人入选省“333人才工程”和“青蓝工程”,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支撑。
就业前景方面,专业毕业生可在电网公司、轨道交通企业、智能装备制造厂商及科研院所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等领域对掌握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该专业近年考研升学率表现亮眼,2021-2022年共有14人被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印证了专业培养质量。对于计划深造的学子,专业课程体系与工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为其攻读控制工程、电气自动化等硕士方向奠定基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专业在选科要求上体现工程学科特点。新高考省份考生需选择物理+化学组合(如江苏、广东等地),部分省份要求物理+不限,具体需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对于意向报考的考生,建议提前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与电子技术基础,并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以更好适应专业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