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作为文化艺术大类中的重点专科专业,以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学校六十余年的办学积淀,结合现代戏剧影视行业需求,通过系统化课程与多元化实践,构建了“理论+技能+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学生不仅能掌握表演艺术的基础理论,还能在行业一线实习中锤炼职业能力,为未来从事表演创作、影视制作、文艺策划等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
该专业明确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塑造。培养目标涵盖三个维度:
- 职业能力:包括表演塑造、舞台监督、台词表达等核心技能;
- 综合素养:通过艺术概论、中外戏剧史等课程提升审美与思辨能力;
- 创新意识:借助微电影创作、剧本创作等课程激发创作潜能。学生毕业后可面向电影电视演员、话剧演员、网络主播等职业群,形成“表演+衍生岗位”的复合就业路径。
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课程设计分为基础理论、核心技能与实践拓展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层:包括表演概论、编剧基础等,帮助学生建立戏剧影视的宏观认知;
- 技能训练层:通过分阶段课程(如表演Ⅰ-Ⅴ、台词Ⅰ-Ⅳ)实现阶梯式能力提升,例如:
- 元素训练阶段强化肢体与情感表达;
- 名著片段改编阶段培养角色塑造深度;
- 镜头前表演阶段衔接影视行业实操需求;
- 实践创新层:设置毕业剧目排演、微电影创作等实战项目,并引入戏曲身段、音乐剧片段等跨界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边界。
实践教学与行业对接
专业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双轨制强化实践能力:
- 校内资源:配备标准化表演教室、黑匣子剧场等设施,定期开展剧目赏析、影视配音工作坊;
- 行业合作:与福建省歌舞剧院、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等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可参与戏剧影视制作、文艺活动策划等真实项目。例如,原创话剧《闽西儿女》的排演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角色塑造、舞台调度,甚至承担服装与灯光设计,实现了“以演促学”的教学转化。
师资力量与就业支持
专业师资由国家级表演艺术家与行业资深从业者共同组成:
- 领军人物:如院长孙砾(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亲自指导声乐与舞台表演课程;
- 双师型教师:聘请福建省歌舞剧院演员、影视剧导演担任兼职教师,传授镜头前表演技巧、剧组管理经验;
- 就业保障:通过“委培班”(如畲歌班)实现定向输送,毕业生可选择进入事业单位编制或自主发展,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闽西儿女》演出后获得省级文艺院团签约机会。
从课程设计到职业出口,该专业始终围绕“艺术与市场并重”的理念,既保留传统戏剧教育的严谨性,又融入新媒体时代的创新需求,为福建省乃至全国输送了一批兼具表演功底与行业适应力的艺术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