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其绘画专业始终秉持"守根脉、承学脉、夯基础、传德艺"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从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设立绘画科至今,这个百年传承的学科已发展出油画、中国画、版画等十余个专业方向,构建起涵盖传统技法与现代创新的完整教学框架。在造型能力培养与艺术思维训练并重的教学实践中,央美不断探索艺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专业方向设置体现着学科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油画系作为中国油画教育的发源地,下设四个工作室,既传承徐悲鸿、董希文等前辈的写实传统,又推动材料表现与观念创新;中国画系通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山水、人物、花鸟等细分领域延续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文脉;版画系突破传统技法边界,设置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等工作室,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深度融合。这种学科细分与跨界融合的辩证统一,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跨媒介创作能力。
教学体系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特色,构建起立体化培养路径。本科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造型学科基础部完成石膏几何体写生、人体速写等基础训练;二三年级进入各专业方向学习,如油画系设置第一至第四工作室,分别侧重写实绘画、材料语言、当代艺术等方向;四年级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在《大卫》石膏像素描等经典课程中锤炼造型功底。这种金字塔式培养结构确保学生既夯实基本功,又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课程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素描教学中,通过《胜利女神石膏像》等长期作业训练观察力与表现力;色彩课程要求完成《女青年全身像》等写生作品,掌握色调控制与情感传达;外出写生作为特色模块,组织学生赴上海街景、西南山区等地采风,培养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近年更增设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课程,将3D建模、影像装置引入传统绘画教学,形成"传统技法+当代语言"的复合型课程体系。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构成学科发展的双引擎。油画系聚集了杨飞云、喻红等当代油画大家,他们以《男人体》《川》等代表作诠释造型语言的当代转化;版画系依托李桦、古元等奠基者建立的学术传统,在木刻水印技法创新中保持学科活力。校内配置的材料表现工作室配备坦培拉、绢本绘画等特色工坊,校外与久事美术馆等机构合作举办"功夫·本色"教学成果展,构建起"课堂-工作室-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这种学术传承与创新探索的良性互动,使央美始终站在中国美术教育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