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立足公共卫生领域前沿需求,以理学学士学位为培养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该专业依托公共卫生学部与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的优质资源,形成了覆盖预防医学、检验检疫技术的学科框架,致力于培养具备水质、食品、空气等介质理化与微生物检测能力,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素质人才。其培养路径既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知识的夯实,也强调科研创新与实践技能的提升,形成“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定位。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以“一个核心、四项结合、五个支撑体系”为架构,核心课程涵盖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关键领域。例如,《水质理化检验学》与《空气理化检验学》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实验室操作,强化学生对污染物检测技术的掌握;而《分子生物学检验》则结合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特别引入PBL(问题导向学习)模式,通过案例讨论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公共卫生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四年培养周期,形成“实验-实训-实习”三级递进机制。具体流程包括:
- 基础实验:依托配备HPLC-MS、GC-MS等精密仪器的实验室,完成食品、化妆品等样本的理化检测标准化操作;
- 综合实训:在公共卫生实训中心进行突发疫情模拟演练,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流调中的样本采集与快速检测;
- 毕业实习:40周实习期内,学生进入疾控中心、海关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真实项目的全流程操作,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师资团队呈现“高学历+国际化”特征,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16名专职教师中,100%具有博士学位,71%拥有海外科研经历。教授团队如张展、黄光等学者,不仅主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与海关建立国境检疫技术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这种“科教融合”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经典检测方法的同时,能接触健康危害生物标志物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开发等前沿领域。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政府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所;
- 检测机构:食品药品检验所、环境卫生监测站、第三方检测公司;
- 科研领域:国内外高校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硕士/博士项目。数据显示,近年毕业生进入长三角地区疾控系统的比例持续上升,部分学生凭借实习期表现获得实验室质量管理岗优先录用资格。
面对新发传染病防控与跨境卫生安全的新挑战,该专业正加速推进学科交叉建设。通过与南京医科大学本部共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资源,增设卫生检验学二级学科,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智能化检测设备应用、大数据驱动的风险评估等领域,持续强化学生在精准医学检验与全球健康治理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