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立足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构建了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作为该校重点建设的医药类特色专业,其课程设置涵盖经络腧穴学、中医基础学、中医治未病学等核心模块,同时融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培养能综合运用传统养生技术与现代健康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大中华养生谷的产业资源和崇华中医街等实训基地,该专业形成了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以中医养生学为核心,构建了三大教学维度。一是传统中医理论课程,包括《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系统传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础理论;二是养生实践技术模块,设置《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气功学》等实训课程,通过模拟诊室和药膳工坊强化操作能力;三是现代健康管理课程,涉及《病理学》《康复心理学》《社区康复》等交叉学科,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健康风险的技能。这种课程结构既保留了国医大师韦贵康倡导的"传承不泥古"理念,又契合了现代康养产业对智能健康服务的需求。
专业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形成"学术导师+行业专家"的师资结构。学术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国医大师王琦等权威专家,临床教学则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团队承担。教师团队中具有博士、硕士学历者占比超30%,"双师素质型"教师占比达70%,确保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结合。特色教学项目如药膳课程实训和针推技能大赛,将国医大师工作室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实现"教室即诊室"的沉浸式学习。
就业培养体系凸显"1+X"证书制度优势,构建起立体化职业发展通道。学生可考取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师等6类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方向覆盖中医养生机构、健康管理公司、养老服务机构三大领域。数据显示,毕业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体质辨识工作的占比达28%,在医养结合机构担任康复理疗师的比例超35%,部分优秀学员通过"现代学徒制"进入崇华中医医院等校企合作单位,实现毕业即就业。
产教融合机制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学院与大中华养生谷共建的实训基地,包含中医养生小镇、生命科学研发中心等实践平台,提供临床跟岗、健康产品研发、康旅项目策划等多元实践场景。学生大三学年需在中医养生馆或康复医疗机构完成480课时的顶岗实习,通过"师带徒"模式掌握艾灸调理、四季养生方案制定等实操技能。这种"校中厂、厂中校"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岗位适配度提升至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