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师范学院舞蹈编导(师范类)专业立足豫东文化沃土,构建了融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育人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培养具有舞蹈编创、表演、教学三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特色课程体系与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传承为底色、以舞台实践为载体的培养路径。其培养方案既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强调对接行业需求,为文艺团体、教育机构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培养目标层面,该专业着力塑造具备舞蹈编导核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编创技法+舞台导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生需掌握从作品构思到排练演出的全流程技能。特别强调对豫东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与研究,将商丘作为"三商之源"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使学生既能运用现代编舞理念,又能传承地方艺术精髓。这种定位既符合师范类专业的育人要求,又突显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
专业课程体系以“基础技法+创作实践+文化理论”为架构,设置多维度课程模块:
- 舞蹈编导技法类:包括舞蹈编导基础理论、编导技法、剧目排练等创作核心课程
- 舞蹈表演训练类:涵盖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素材、现代舞基训等六大舞种训练
- 文化理论拓展类:设置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解剖学等理论课程
- 地域特色课程:专设豫东传统民间舞蹈、舞蹈采风与编创等特色教学内容这种课程组合既保证学生掌握200余种舞蹈语汇的编创能力,又培养其文化研究与教学转化的综合素质。
专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通过承接CCTV农业春晚舞蹈创作、原创舞剧《桃花扇》排演等国家级艺术项目,形成"课堂学习-项目实训-舞台呈现"的闭环培养。实验舞蹈团年均参与省级以上展演10余场,学生在真实创作情境中锤炼舞台导演与管理能力。同时依托豫鲁苏皖交汇区民间舞蹈资源库,建立田野采风制度,将商丘四平调、豫东秧歌等非遗元素融入编创实践。
在就业导向上,该专业形成“三位一体”职业发展路径:
- 表演创作领域:向省级歌舞剧院、文艺院团输送舞蹈编导人才
- 教育教学领域:培养中小学舞蹈教师及社会艺术教育师资
- 文化管理领域:为文化馆、青少年宫等机构培育策划管理人才近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等知名院校深造,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梯度。专业教师团队包含省级舞蹈家协会会员,其创作的《应天书院》等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为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创作示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