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嵌入式开发、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为核心培养方向,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该专业依托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平台,引入印度NIIT课程体系,构建了“硬件与软件双轮驱动”的课程结构,近四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部分学生进入中国石化、东软集团等知名企业,或考入南京大学等高校深造。其培养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塑造,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计算机科学理论为基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设计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Java程序设计、物联网工程与设计等,同时引入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模块。课程设置突出“软硬件结合”特色,例如:
- 硬件能力:通过数字逻辑电路、单片机原理等课程培养底层开发能力
- 软件能力:依托软件工程、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强化系统架构设计
- 综合应用:设置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等交叉学科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构建了“三级递进”实践平台,形成课堂实验-企业实训-学科竞赛的闭环培养链。通过“3+1”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第四年进入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等企业开展项目实训。实践特色体现在:
- 校企协同:与20余家IT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 竞赛驱动:近四年获国家级奖项55项,省市级近300项
- 双证融通:嵌入硬件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体系
师资与科研支撑
专业拥有江苏省产业教授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领衔的师资团队,教授占比10%,副教授达50%,博士比例60%。科研转化教学成效显著:
- 科研成果: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 教学创新:开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
- 平台建设:配备机器人实训中心、网络安全靶场等实践基地
就业与升学路径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98%就业率背后是精准的岗位对接能力。典型发展路径包括:
- 技术研发:在信息技术公司从事系统设计、嵌入式开发
- 教育行业:进入中等学校教授信息技术课程
- 继续深造:近年考研录取院校涵盖中国矿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就业数据显示,约25%毕业生进入软件开发领域,18%从事物联网工程实施,15%进入教育行业,体现出专业培养的复合型特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