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的村镇建设与管理专业是该校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设置的重点专科专业,属于土木建筑大类下的城乡规划与管理类,学制三年。该专业以培养具备村镇规划、施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贵州省山地特色村镇建设需求。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投入的持续加大,该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基层输送了大量技术与管理人才。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聚焦村镇规划编制与建设项目实施两大核心领域,旨在培养能胜任村镇规划、施工、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学生需掌握力学与结构基础理论,熟悉村镇规划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同时具备协调村镇改造整治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课程中融入农村基础设施规划模块,要求学生通过案例模拟掌握道路、给排水等工程的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与区域性,构建了包含村镇规划实务、房屋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工程建设管理的三大课程群:
- 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等,夯实学生工程识图与结构分析能力
- 核心专业课:重点开设村镇规划原理、建设法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村镇改造整治技术课程引入真实项目案例,训练学生解决宅基地规划、旧村改造等实际问题
- 实践教学环节: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测绘实习、施工工艺实训,2025年测试大纲显示,学生需完成农村住房建设质量评估等模拟任务
就业方向与发展优势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县级规划管理部门、乡镇建设服务中心及建筑施工企业,从事规划编制、项目监理、质量检测等工作。根据学院就业跟踪数据,约60%的毕业生在基层岗位工作满1年后可晋升为技术主管。专业优势体现在:
- 政策契合度高:课程紧扣《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关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标准
- 技能认证完善:学生可考取城乡规划员、施工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 校企合作深入:与贵州建工集团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教学模式创新
该专业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校内教师负责理论教学,行业专家指导实践项目。在2024年春季学期,师生团队参与黔东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项目,完成8个村落的测绘与改造方案编制。这种真题真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此外,学院通过“四季课堂”机制,组织师生参与春耕蹲点、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强化对农村建设现状的认知。
未来发展机遇
随着《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专业新增智慧乡村建设课程模块,引入无人机测绘、BIM技术等教学内容。2025年招生测试中,已出现“如何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村镇基础设施管理效能”等新型考题。这表明专业建设正从传统土木工程向数字化乡村治理方向拓展,为毕业生开辟智慧规划、数字乡村运营等新兴岗位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