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媒学院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以新文科建设定位为发展导向,通过跨媒体与新媒介手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影视场景设计与影视服化设计两大特色方向。该专业于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正式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教学与行业结合”的实践体系。两个方向均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但在课程设置、技能培养和就业路径上各具侧重,形成了互补性的人才培养结构。
在影视场景设计方向中,教学体系围绕古建筑技艺和数字技术应用展开。核心课程包括古建筑技艺、影视场景数字表现、道具设计与制作等,强调从传统建筑美学到现代虚拟场景的全链条设计能力。例如,学生需掌握UE引擎搭建三维场景、动态光影渲染等技术,同时结合《长安三万里》等历史题材项目,还原唐代扬州城的战争场景,通过数字建模与实体模型结合实现“虚实共生”。实践环节注重项目式驱动,如《苍兰诀》苍盐海场景设计中,学生需完成从概念草图到材质灯光调试的全流程,并运用哥特风格与东方幻想元素融合的创新手法,凸显场景叙事的戏剧张力。
影视服化设计方向则以角色造型与文化符号转化为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涵盖戏剧影视化妆设计、特效化妆、服装制作技术等,注重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例如,在《三星堆》系列毕业设计中,学生将青铜神树纹样与3D打印技术结合,创造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未来感的服饰;《长月烬明》角色造型则通过渐变色面料与非遗衍纸工艺,展现人物心理转变。该方向强调文化IP的视觉重构,如《云赏敦煌》作品以唐代供养人服饰为蓝本,融合现代立体剪裁,使传统文化符号适配影视工业化生产需求。
从就业路径来看,影视场景设计方向毕业生主要进入剧院、电视台及影视制作中心,从事场景规划与技术支持;而影视服化设计方向则倾向于影视剧组、时尚媒体和人物造型机构,聚焦角色视觉塑造。两方向均依托“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三融合、三链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强化职业适应性。例如,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硬件资源(如1200平米演播厅、达芬奇调色实验室)为场景设计提供技术支持,而服化方向则与古建园林单位合作,探索传统技艺在当代影视中的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方向均以“课题、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为方法论。在毕业设计中,场景设计方向需完成从文献研究到数字落地的全流程,如《狂怒》二战坦克场景需考证历史资料并设计色彩氛围;服化方向则要求从剧本分析到成品制作,如《封神榜》妲己造型需解构神话符号并实现穿戴功能性。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形成对行业生态的深度认知,从而在就业市场获得差异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