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集美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展现出前瞻性布局。该校于2021年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次年启动首届招生,依托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起涵盖密码学、网络攻防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体系。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工学学士学位培养方案,着力培育具备网络安全体系规划能力和安全设备部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集美大学强调理论实践融合。现代密码学(双语)与网络协议分析等课程采用案例驱动教学,配合Linux系统与网络管理实训模块,形成从底层协议到应用防护的完整知识链。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课程设置包含三个递进层次:
- 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 网络安全专项:网络攻防技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 综合应用:信息安全评估、云安全技术实践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学校投入建设了厦门市大场景数字孪生与安全感知重点实验室,并与罗普特科技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通过GSN全局安全网络实验环境,学生可模拟企业级网络攻防场景,掌握APT攻击防御和数据加密传输等实战技能。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18项,验证了教学成效。
校企合作机制成为专业特色亮点。集美大学与锐捷网络合作建立的SAM身份认证系统已部署于全校教学区域,学生通过参与校园网安全运维,实际操练安全事件溯源和异常流量阻断技术。国科科技开展的20天信息安全实训项目,使学生接触真实网络安全订单,培养渗透测试与安全审计能力。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岗位匹配度达93%。
科研创新方面,学校柔性引进沈昌祥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主导建设福建省装备数字孪生与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该平台聚焦智能防御算法和区块链身份认证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研发的免疫型ARP欺骗防御系统成功抵御"熊猫烧香"等重大网络病毒,相关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集美大学正通过万兆骨干网络升级和IPv6全网部署,打造智慧校园安全样板。其首创的安全通道功能解决公共机房认证难题,实现教学系统与安全策略的无缝衔接。数据显示,校园网安全事件发生率较改造前下降76%,验证了主动防御体系的有效性。这种将教学、科研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