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作为机电工程学院的特色专业,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校企合作优势,形成了以绿色、智能、创新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自2012年机电工程系成立以来,已发展为融合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工业需求的重点学科,拥有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工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等高水平实训平台,为培养适应智能焊接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主干课程包含机器人焊接工艺与实操、焊接结构生产、金属材料焊接等核心模块,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等前沿技术课程。实践环节尤为突出,学生需完成电/扶梯顶岗实操安装、PLC控制技术实训等专项训练,并通过国家电/扶梯相关标准/法规认证考核。这种"理论+实践+认证"的三维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焊接工艺编制、设备操作、质量检测等全流程技术能力。
实训资源是该专业的显著优势。学院建有智能焊接实训基地和孙耀恒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配备价值2500余万元的实训设备,包括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设施。学生可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参与真实项目,例如参与"重粒子加速器测磁线圈"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发,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近三年累计获得各级竞赛奖项139项。
校企合作网络为就业提供强力支撑。专业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浙江精工钢构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施订单委培计划。合作企业不仅提供实习岗位,更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例如引入徐工集团的焊接工艺规范作为教学案例。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主要流向装备制造、船舶工程等领域,从事焊接机器人编程、自动化设备运维等技术岗位,部分优秀学员通过"学徒制"培养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关键技术岗位。
招生培养体现差异化定位。面向甘肃考生设置高职专科批R段,2021年文科录取最低分为290分。培养方案特别注重职业适应性,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学生,入校后根据现代学徒制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值得关注的是,专业师资团队中高级技师占比44%,"双师型"教师达95%,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2人,这种"工匠型"师资队伍确保了教学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性。
在行业发展趋势方面,专业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工业机器人1+X培训中心,将传统焊接技术与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融合。课程体系中新增焊接过程自动化控制模块,培养学生操作智能焊接系统、运用焊接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这种前瞻性布局使毕业生在新能源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具备竞争优势,近三年已有16名毕业生进入ABB机器人集成商等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