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法学专业自1993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财经学科优势,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学科建设覆盖本科、硕士多层次教育,并入选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在全国软科排名中稳居前100位。专业设置注重与财经、管理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以法学、法务会计、涉外法治为主体的培养方向,近年新增数字法学微专业,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下文将从学科体系、培养模式、就业前景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法学专业以“诚信和谐、公平正义”为院训,构建了“三层次三模块”实验实训体系,覆盖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民商法、国际法等,同时开设法律英语、国际商务谈判等双语课程,强化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设置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验室,与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安徽世远律师事务所等20余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通过“法官检察官大讲堂”和学科竞赛提升实务能力。这种“精法学+辅修+特色平台”模式,使毕业生兼具法律思维与财经素养。
在人才培养路径上,法学专业实施分类培养策略:
- 法学方向:夯实传统法学基础,培养司法、立法领域人才;
- 法务会计方向:融合会计学课程,打造复合型法治人才;
- 涉外法治方向:强化国际规则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开设“一带一路”国家法律制度等特色课程。此外,鼓励学生辅修会计学、金融学第二学位,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数据显示,近三年法学专业平均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生主要流向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律所及国有企业。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名校深造,另有相当比例在银行、证券公司从事法务与合规工作。尽管全国法学就业率存在波动,但该校通过校企合作定向输送与卓越法治人才计划,有效提升岗位适配性。
学术研究方面,法学院在国际税法、农村经济法制领域形成特色优势,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三大核心法学期刊全覆盖。国际学术会议如第九届国际税法前沿论坛的承办,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研究生教育涵盖经济法学、民商法学等5个二级学科,并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法律硕士,强化应用型研究能力。
面对数字化与全球化挑战,安徽财经大学法学专业通过课程创新与平台拓展保持发展活力。例如数字法学微专业的设立,回应人工智能、数据合规等新兴领域需求;皖台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则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学科将继续深化“财经+法律”交叉培养,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国际化合作模式,巩固在安徽省内领先地位,并向全国高水平法学院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