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机电与智能制造学院的重点建设方向,依托新工科发展背景,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工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该专业以四年制工学学士学位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和特色教学平台,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在2024年的招生计划中,湖北省物理类考生需满足首选物理、再选不限的科目要求,课程设置涵盖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
培养目标聚焦行业需求
该专业以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工程为核心培养方向,强调学生需掌握电路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基础理论,同时具备PLC编程、传感器技术等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注重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双重提升,通过参与自动化生产线工程设计、高电压技术等课程项目,使学生能够胜任电力系统运维、工业设备研发等岗位。此外,学院与顺丰航空、湖北兴和电力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强化技术纵深
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核心课: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构建电气工程知识框架;
- 专业进阶课:如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深化对电力传输与自动化控制的理解;
- 实践创新课:通过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实验课程,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特别引入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实验室和3D逆向设计平台,让学生在虚实结合的仿真环境中掌握现代工业技术。
教学资源支撑能力跃升
学院配备价值4600万元的实验设备,包括波音737整机用于民航维修实训、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培训基地用于智能系统开发。师资团队中博士占比58%,拥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和产业教授,近五年承担8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7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学生可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等赛事,2023年团队曾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显著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覆盖多元领域
毕业生主要流向三大方向:
- 电力行业:在国家电网、发电集团从事供电系统设计与运维;
- 智能制造:在汽车、航空企业研发自动化生产线;
- 科研教育:约15%学生考研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随着新能源产业崛起,部分毕业生转向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职业发展路径持续拓宽。校企共建的博士工作站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岗位直通机会,近年涌现出多名电力设备研发工程师与智能制造项目经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