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北地区化工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兰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历经八十余年发展,已形成贯穿本硕博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0年首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依托甘肃省低碳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专业聚焦化工过程开发、催化剂创制、储能材料等方向,构建了"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的特色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
在培养体系方面,专业实施"分层递进"理论课程+"一体两翼"实践课程的创新架构。理论教学突出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设置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核心课程;实践环节则通过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搭建起"实验-仿真-中试"三级训练平台。值得关注的是,红柳卓越班采取校企双导师制,与中国石油庆阳石化等15家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学生在化工设计、生产优化等真实项目中完成能力进阶。
专业建设紧密对接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四大特色科研方向:
- 先进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团队累计科研进款2300万元,实现4项技术产业化
- 电化学储能技术团队开发的高功率锂电正极材料已投产
- 生物活性分子工程团队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
- 微纳孔材料设计团队在《Angew. Chem.》等顶刊发表论文80余篇
这种"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转化"的贯通式创新,使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即可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研究生录取率达20-30%,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中石油、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担任工艺工程师、研发主管等核心岗位。
国际化培养是该专业的另一亮点。自2012年启动"1+2+1中美双学位项目"以来,学生可赴田纳西理工大学等海外高校交流,课程体系对接ABET国际工程教育标准。同时,专业依托甘肃省石油化工过程及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将化工安全、环境保护等前沿课题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应对"双碳"战略的创新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