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的艺术与科技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UI设计方向以艺科融合为核心培养理念,依托设计学院的跨学科资源,构建了兼具艺术审美与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体系。该方向通过界面设计、交互技术、前端开发等课程模块,培养能在数字创意产业中胜任UI视觉设计、用户体验优化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并依托校企合作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能力。
课程体系围绕界面设计与交互技术展开,采用模块化教学结构:
- 基础课程:包括用户研究、信息架构、可视化设计等,重点培养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与数据可视化表达能力。
- 技术课程:引入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开发技术,强化从设计原型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能力。
- 创新实践:通过校企共建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界面交互原型制作、动态效果开发等实战项目,例如利用虚幻引擎实现虚拟场景交互设计。
课程强调非标准答案考核,鼓励学生在乡村振兴、智慧医疗等跨领域场景中探索创新应用。
培养目标聚焦三个层面:
- 专业能力:掌握用户端界面设计的静态与动态表现技巧,例如通过版式设计与交互反馈机制优化用户体验。
- 技术融合:借助数字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技术,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产品。
- 职业发展:毕业生可进入互联网科技公司、文化传媒企业,担任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或UX设计师,从事Web前端设计、数字装置艺术开发等工作。
录取与培养要求方面,考生需通过省级美术与设计类统考,并参加校考科目创意表现(满分300分)。该科目要求考生根据命题完成2-5幅创意小稿,选取1幅进行深入刻画,重点考查创新思维与画面完整性。录取时,文化课成绩需达到普通类本科线,校考成绩全国排名择优录取;若名额未满,校考前10%且文化课达线85%的考生可破格录取。
校考流程与工具规范:
- 考试时间120分钟,使用8开素描纸,工具限定为黑色铅笔或炭笔。
- 创作需紧扣主题,禁止使用色卡或特殊效果材料,确保作品原创性。
- 评分标准包括主题契合度(40%)、构图合理性(30%)、技术表现力(30%)。
该专业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与行业标准对接,例如在虚拟空间设计模块中,学生需掌握骨骼动画与光影渲染技术,并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测试。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字视效设计、交互影像制作等核心技能的同时,具备跨界协作与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数字时代“艺科融合”的实践先锋。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