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是装备制造大类中的自动化类专科专业,学制三年,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该专业依托工业机器人专业群和省级重点双高专业群,培养掌握自动控制、工业数据采集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专业紧密结合产业升级趋势,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和机器视觉应用等前沿领域,形成“技术+实践”双轮驱动的培养体系。以下从培养定位、课程结构、实践资源、师资力量及就业方向等维度展开分析。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纲领,构建“基础+核心+拓展”的课程框架。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与CAD等基础技能模块,强化学生的工程制图与设备调试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聚焦智能化转型需求,设置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等7门课程,重点培养工业网络组建、智能产线虚拟调试等核心能力。例如,通过伺服系统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学生可掌握工业设备参数优化与联调技术,实现从理论到实操的转化。
专业特色与行业优势
该专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运筹学等交叉学科,形成以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算法为特色的技术体系。根据行业预测,未来3-5年智能控制领域年增速将达25%,人才缺口显著。专业通过“产学研用创”平台,与华为机器有限公司、乐山博思半导体等企业联合开展晶硅光伏智能制造项目,推动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例如,学生可参与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项目,掌握从设备选型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技能。
实践教学与资源支撑
专业建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中心等7大实训室,总面积达2000㎡,设备总资产超1300万元。实训内容涵盖PLC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等模块,通过虚实联调强化实战能力。例如,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中,学生可运用数字孪生软件模拟智能产线调试,提前适应工业场景。校企合作方面,与德恩精工、永祥光伏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机电设备维护、MES系统管理等岗位实践机会。
师资力量与创新平台
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其中硕士占比超80%,双师型教师占比64%。团队包含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四川工匠等高层次人才,主持省级课题20余项,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团队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群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同时依托乐山市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智能装备研发与技术服务,年均横向课题经费超百万元。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可从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工业数据可视化等四类岗位。技术岗位如智能产线集成工程师平均起薪达6000元,管理岗位如MES系统管理员晋升空间广阔。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合作企业涵盖甬矽电子、埃斯顿自动化等上市公司。此外,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院校深造,或参与晶硅光伏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创新项目,向研发岗位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