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钻井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自1956年创立以来始终处于石油教育领域的前沿。该专业不仅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开设的钻井技术特色专业,更通过"三周期,五对接,学训交替"和"2+1半工半读"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在202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评选中,其钻井虚拟仿真系统被列为重点培育项目,这为理解现代石油工业技术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专业围绕"认知-操作-创新"能力链设置了三大模块。基础理论部分涵盖《石油地质基础》《非常规油气资源概论》等学科,通过流体力学实验室和岩石矿物分析实训室强化地质认知能力。核心技能模块以《钻井作业》《固井与完井作业》为轴心,依托校内钻井模拟实训平台和西部钻探公司等45家校外基地,开展井控技术演练与事故处理实操。创新拓展课程则引入《智能钻井技术前沿》等选修课,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钻井方案的能力。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该专业的突出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学生第三学年进入新疆油田、西部钻探等企业,在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定向井施工、水平井完井等真实项目。值得关注的是,2025届毕业生在塔里木盆地超深井作业中创下井深8235米的实训记录,这种"真题真做"的培养方式使毕业生持证上岗率达到98%,其中《石油钻井工(高级)》和《井控操作证》双证获取率突破85%。
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钻井公司技术岗(54%)、井下作业公司管理岗(32%)、油田服务企业研发岗(14%)。特别在页岩气开发领域,毕业生已参与威远国家级示范区30余口水平井的钻井液调配,展现出解决"井壁失稳"等复杂工况的专业能力。随着新疆油气产能建设提速,专业对口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起薪水平较同类专业高出23%。
作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专业师资构建了"双师双能"结构。樊宏伟教授领衔的团队不仅完成教育部《智能钻井技术标准》等6项课题,更将塔里木超深井勘探成果转化为《特殊钻井作业》活页教材。实训基地配备的ZJ50D钻机模拟操作系统,可还原8000米井深的井喷抢险场景,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手段使技能达标率提升至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