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音乐学院作为西北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其音乐学(师范)专业立足40余年的办学积淀,构建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通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塑造,培养出具有艺术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复合型音乐教育工作者。目前学院已形成覆盖钢琴、声乐、器乐表演、合唱指挥等六大主修方向的专业架构,毕业生遍布全国20余省份的教育与文化机构。
一、培养目标聚焦教育实践力
专业着力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强调三大核心素养:
- 教育研究能力:通过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强化教学设计与创新意识
- 跨领域适应性:毕业生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与文艺团体管理领域具有双重就业竞争力
- 可持续发展潜力:设置中国民族音乐(含宁夏民族民间音乐)等特色课程,形成地域文化传承优势
二、课程体系凸显复合型特征
专业课程采用"通识+专业+实践"三维结构: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大学英语夯实人文基础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培养创作能力,配套MIDI制作室等数字音乐实践平台
-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贯通古今,合唱与指挥强化团队协作
- 毕业实习对接中小学教学场景,近三年建立11个艺术实践团队支撑实训
三、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周期
学院构建四年一贯制实践体系,通过三个层次提升专业能力:
- 基础技能:琴房日均开放14小时,配置160余架钢琴及专业排练厅
- 赛事锤炼:组织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曾获教育部一等奖等荣誉
- 社会服务:编排节目登陆央视春晚,创排作品三度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
四、师资队伍支撑专业建设
现有52名专业教师中,博士14人(含博士后1人)形成高水平教研团队:
- 塞上文化名家等自治区级人才5人
-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
- 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教研室1个
五、就业前景与深造通道
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率持续保持85%以上,同时开辟三大发展路径:
- 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
- 参与省部级文艺院团专业演出
-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管理工作学院8000平方米教学空间与430座专业音乐厅为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