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四川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依托学校70余年办学积淀,构建了“政、行、企、校、研”多元协同育人体系。该专业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与集成领域,培养掌握产品数字化设计、柔性工装开发和智能产线运维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产业前沿,拥有Mazak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KUKA焊接机器人等价值6200万元的高精尖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
课程体系:夯实基础与强化应用并举
该专业课程设计以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为导向:
- 专业基础课程包含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技术,奠定数字化设计基础;
- 核心课程模块聚焦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培养高端装备操作能力;
- 拓展课程延伸至自动控制理论、过程检测技术,强化系统化思维。实践环节引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墨子智能制造系统,学生可完成从零件加工到整机装配的完整工艺流程模拟,近三年师生合作申请专利30余项。
师资力量:工匠精神与技术革新并重
教学团队汇聚全国技术能手、四川工匠等135名专兼职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80%,博硕学位教师达49%。团队成果丰硕:
- 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 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43项,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
- 开发出适应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实训标准。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如戴姆勒-奔驰、德国巴斯夫等国际企业技术专家定期开展项目式教学。
就业前景:产业需求与个人发展同频共振
专业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毕业生可进入中车集团、成都飞机工业等头部企业,从事智能装备操作、工艺优化等岗位,初次就业率超98%。典型职业路径包括:
- 技术序列:从数控设备维护员成长为智能产线工程师;
- 管理序列:通过MES系统应用课程积累,晋升生产主管;
- 创业路径:2018级学生高弘生创立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合作企业覆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国铁路成都局、格力电器等提供带编制岗位,实现“入学即入行”的产教融合优势。
人才培养特色:产教融合塑造核心竞争力
该专业构建了“三维能力提升”模式:
- 基础能力层:通过精密制造实训室掌握传统加工技艺;
- 专项能力层:在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演练数字孪生技术;
- 综合能力层:参与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锤炼实战能力。与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打通中高职衔接与职教本科通道,学生可获1+X证书及国际认证资质。这种“教学-实训-创新”闭环培养体系,使毕业生成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关键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