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工科专业之一,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该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并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构建了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其教学团队包含多名国家级、省级评审专家和“兴辽英才”人才,科研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显著,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突破5000万元,研究成果助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5亿元。
专业定位与学科交叉特色
该专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特色,整合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知识,形成覆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焊接技术的全方位培养框架。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聚焦飞行器制造中的材料成型工艺创新,例如焊接冶金与增材制造、轻合金塑性成形等方向,与沈飞、中航工业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课程体系强调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例如《材料科学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结合智能制造技术,培养学生在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力。
实践能力与科研支撑体系
专业构建了“实验-实训-竞赛”三级实践平台:
- 辽宁省材料分析测试本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提供材料性能测试设备;
- 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航空复合材料制备、焊接工艺优化等产学研项目;
- 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项超100人次,包括在《Nature Communication》发表论文的科研训练。通过项目制工程实践课程,学生可参与真实企业课题,例如新能源电动飞机部件研发或高铁材料性能优化,强化工程创新能力。
就业前景与升学通道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主要流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冶金等领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航发黎明、中航工业哈飞、宝马等龙头企业。约45%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部分进入香港大学等国际院校。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国际互认优势,为学生拓展跨国企业就业机会,例如在焊接设备自动化、材料成型工艺设计等岗位具备竞争力。
行业趋势与专业升级方向
面向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技术变革,该专业正推动课程体系向人工智能辅助成型工艺、数字化仿真技术等方向升级。例如增设《材料成型装备及智能化》课程,引入工业机器人编程与3D打印技术实训模块。同时,依托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探索碳纤维增强材料在航空结构件中的应用,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未来,专业将进一步强化与国防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例如参与高超声速飞行器耐高温材料的联合攻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