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凭借其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和扎实的技能培养体系,成为装备制造领域的热门选择。该专业紧跟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构建了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框架,既注重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理论教学,又通过丰富的实训环节强化学生实操能力。下文将从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重点培养具备自动化设备与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企业供配电系统管理、工业控制网络维护、生产线技术改造等岗位,职业发展路径涵盖技术员、维修工程师乃至生产管理岗位。例如,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电力系统、矿山机电等行业担任设备调试技术员或自动化系统运维工程师,部分优秀学生还可通过专升本进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深造。
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核心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电路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夯实学生电气工程基础;
- 技术应用模块:聚焦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工业控制网络及组态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强化工业场景中的技术转化能力;
- 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维修等实训课程,配合电子实训室、校中厂等实训平台,实现“课堂即车间”的教学效果。
专业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特点,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4人,其中30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团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殊荣,例如张利团队曾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孙源老师指导学生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教师群体不仅具备煤炭行业机电技术研发经验,还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订单班建设,将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
实训与就业资源构成该专业另一亮点。校内建有26个专业实训室和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与20余家工矿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双证书”培养制度(毕业生可获电工证、PLC工程师证等)。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国家电网体系或外资自动化企业,中外合作办学方向(与俄罗斯高校联合培养)的毕业生还可拓展国际化职业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在河北等地的录取分数线具有较强性价比,2023年历史组最低录取分数仅297分,为考生提供了低分高质的升学选择。
从发展前景看,该专业紧密对接工业4.0和智能制造业升级需求,持续优化现场总线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课程。学生可通过加入大学生发明协会等科创社团,参与自动化设备改造等实践项目,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对于有志于扎根装备制造行业的学子而言,这一专业无疑是连接职场的技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