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融合设施园艺与农业工程两大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专业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及与地方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路径,形成了"农工结合、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为现代设施农业输送了大量掌握温室设计、环境调控和智慧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学科定位与培养方向
该专业以设施农业科学为核心,覆盖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和智能装备三大领域,重点培养学生在现代设施农业全产业链中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设施作物栽培管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核心技能,使其能够胜任从温室建造到园区运营的全流程工作。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体现在课程体系中既包含温室作物生长模型等前沿理论课程,也设置设施环境调控实验等实践环节。
课程体系的交叉性构建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四大知识集群: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等工程类课程
- 作物生产模块:涵盖设施作物栽培学、无土栽培学等农艺类课程
- 智能技术模块:设置农业工程物联网、智慧农业专家系统等数字化课程
- 管理实践模块:涉及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工程招投标及造价管理等
这种"工程+农艺+管理"的课程结构,使学生既能设计现代化温室,也能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作物生长,还能进行农业园区运营管理,实现多维度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
专业建设突出三个深度融合:
- 校企联合教学:部分课程邀请农业科技企业参与授课,如温室建造课程采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 产业需求导向:课程内容与设施农业产业链高度契合,例如设置设施工程招投标课程直接对应行业岗位需求
- 地方服务特色:依托南京市智能园艺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展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设施农业技术服务
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的技术岗位要求。
就业前景与发展通道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农业工程设计院、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农业企业等多元化平台发展,从事的工作包括:
- 农业设施结构设计与环境调控系统开发
- 设施作物工厂化生产管理
- 农业物联网设备研发与应用
- 农业园区规划与项目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学院近年考研录取率持续保持高位(2024届达35.65%),学生可向农业工程、园艺学等方向继续深造。对于实践型人才,学院还提供从大一开始的科研团队参与通道,强化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