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科技大学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融合了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特色,形成了鲜明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背景。该专业立足江苏、面向全国,依托100%就业率(含升学)的亮眼数据和国际化师资团队,在工业测控系统与仪器智能化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其课程体系覆盖信息获取、处理与利用的全链条技术,致力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系统性方案设计,成为支撑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一、课程体系与培养定位
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学科,并延伸至智能测控系统设计、机器视觉、嵌入式系统等前沿领域。通过现代工程师基本训练,学生需掌握从传感器设计到计算机控制的全流程技术,例如:
-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培养精密测量能力
-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强化软件与硬件协同开发思维
- 导航系统原理课程聚焦船舶行业特殊需求
培养方案强调五年后职业发展目标,要求毕业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知识,在传感器应用、测控系统智能化等领域成长为业务骨干,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视野。
二、实践平台与科研支撑
该专业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企联合实验室(如与美国NI公司合作),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生可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工程能力:
- 参与船舶智能化制造、工业自动化等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使用机器视觉检测平台完成复杂测量测试技术实验
- 在广船国际、中远海运川崎等校企合作基地进行真实现场实训
科研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例如齐亮教授团队在船舶综合控制及保障领域取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宋英磊教授关于算法设计与计算复杂性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权威期刊收录。
三、就业竞争力与发展路径
近三年毕业生主要流向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船舶工程领域,典型岗位包括:
- 系统设计工程师(广船国际、沪东中华造船)
- 智能仪器开发工程师(仁宝信息、中达电子)
- 测试运维主管(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
升学方面,超30%学生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造,研究方向集中在人工智能测控、生物信息传感等交叉领域。用人单位反馈显示,毕业生在多学科协作能力和技术创新应用方面表现突出,入职三年内技术晋升率达62%。
四、专业特色与行业价值
该专业在以下维度形成差异化优势:
- 船舶行业深度融合:课程设置包含导航系统原理等特色模块,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智能船舶建造
- 国际化培养体系:聘请美国、新加坡等国际学术组织专家授课,20%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具备全球工程师互认资格
作为仪器仪表领域的“倍增器”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在传统工业领域发挥作用,更可在智能制造、机器人视觉等新兴领域开拓职业空间。随着国家对高端仪器自主化的战略需求提升,该专业的行业价值将持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