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师范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自2015年设立以来已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该专业依托工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的优质资源,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通过“我知道、我会用、灵活应用”三阶段教学体系,结合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平台建设,培养具备机械产品设计、智能制造、技术管理等综合能力的人才。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认证,更在学科竞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以机械学科核心知识为基础,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课程,同时融入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技术等前沿领域内容。特别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例如,机械材料测试中心和数控机床教学实训中心等实验室的700余平方米实践平台,配备了价值超过800万元的设备,确保学生能直接操作高端制造设备。
该专业通过“以赛促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近年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5项,并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学生团队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中的优异表现,体现了专业对交叉学科应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视。此外,实验室开放制度与3D打印技术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创新链条训练。
就业方面,专业构建了覆盖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教育科研等九大领域的就业网络。毕业生既可从事数控设备编程、机电产品设计等技术岗位,也能在高校、科研机构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根据培养方案,约30%的毕业生服务于贵州本地企业,其余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区,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7%以上。校企合作单位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华润建材科技等头部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习与就业通道。
师资团队由11名专任教师构成,其中博士4人、硕士7人,学科背景涵盖机械电子、材料科学、车辆工程等领域。教师队伍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35篇,并与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技术攻关。这种“双师型”师资结构,既保证了理论教学深度,又强化了产业技术对接能力。学院还聘请10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