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大连工业大学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1985年成立以来,始终走在时尚教育前沿。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该专业构建了以"文化先导、设计引领、艺工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连续12年斩获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成为东北地区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科交叉与创新驱动的课程体系
该专业课程设置呈现三大特色: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开设《中国服饰历史发展》《非遗传承与保护》等课程,通过陶器纹样、青铜器元素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创新设计能力
- 科技赋能的前沿课程:引入AI智能设计模块,设置《数字化时尚导论》《服装数据工程设计》等课程,运用大数据风格迁移技术实现智能款型生成,构建设计思维与计算思维的双向驱动体系
- 国际化教学体系:与米兰理工大学等国际院校合作开发《虚拟时尚设计》课程,建立"DPX课程模块"(Design Plus X),形成覆盖品牌设计、虚拟时尚、智能康养等领域的课程矩阵
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采用"三维一体"培养策略:
- 工作室制教学:设立华服设计、智能服饰等5个工作室,实行"师傅带徒弟"式小班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真实项目案例
- 产学研深度融合:与Lacoste、ZARA等5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年均参与大连时装周等专业活动超20场次,实践学分占比达35%
- 双创教育体系:近三年指导学生获"互联网+"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孵化创业项目12个,形成"课程-竞赛-孵化"的完整培育链条
全链式教学资源支撑
专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资源矩阵:
- 硬件平台:拥有东北首座服装博物馆及9个专项实验室,配备3D人体扫描仪等价值750万元的先进设备
- 师资团队:聚集国家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7%,其中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1人,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21人次
- 科研转化: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课题40余项,开发智能西装定制虚拟仿真系统等教学工具,实现科研成果100%反哺教学
多维就业发展通道
毕业生呈现"三高"特征:
- 高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98%以上就业率,入职企业涵盖服装设计、时尚传媒等六大领域
- 高专业契合度:75%毕业生从事设计开发、品牌策划等核心岗位,涌现出波司登首席设计师等业界精英
- 高深造比例:考研录取率达22%,覆盖清华大学、伦敦艺术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院校,形成"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
该专业通过构建Dx-STEAM(设计×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跨学科培养框架,正在重塑未来时尚教育范式。其将传统工艺数字化、设计思维智能化、文化传承创新化的探索,为应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