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立足现代汽车产业转型需求,构建了“技术+服务”双核驱动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发展方向,融合机械工程、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等交叉学科,致力于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综合服务素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依托致达集团的产业资源和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优势,专业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工学深度结合的办学特色。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工程图学、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为技术基础,强化汽车理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控制原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系统性。服务工程领域设置汽车营销实务、汽车保险与理赔等特色课程,形成“技术诊断+市场运营”的知识结构。特别注重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前沿课程开发,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迭代同步。课程模块通过理论讲授、虚拟仿真、案例研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三级递进”培养模式:
- 基础技能训练:通过发动机拆装、底盘构造等实训掌握汽车基础维保技术
- 专项能力提升:在3000平方米的智能汽车实训中心进行新能源动力系统诊断、车联网技术测试等专项训练
- 综合应用实践:进入上汽集团、特斯拉中国等12个校外基地参与真实项目,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服务的全流程实战。学生还可考取1+X燃油汽车总装与调试(高级)、特种作业低压电工证等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竞争力体现在三个维度:
- 行业适配度:面向汽车后市场,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保险、营销策划等新兴领域
- 岗位胜任力:毕业生能熟练操作VDS整车诊断系统,具备汽车数据解析与故障溯源能力
- 发展延伸性:通过中德双元制实验班、瑞士工业集团联合培养等渠道,拓展国际化职业发展空间。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永达汽车集团等合作企业提供专项奖学金和优先录用通道。
专业建设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团队中正高级职称6人、博士24人,同时引进上海工匠、特级技师等行业专家参与教学。通过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能力考核点、KUKA机器人实验室等平台,将企业真实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这种“教学工厂”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积累相当于1-2年岗位经验的技术储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