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依托学校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教学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体系。该学院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兰州铁路机械学校,2005年并入兰州交通大学后,专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3%以上,成为支撑铁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培养模式以“知行合一、学做并重”为核心,结合行业需求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向
学院围绕轨道交通行业需求,设置了覆盖铁道工程技术全流程的课程模块。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原则,涵盖轨道工程、线路设计、施工管理等核心内容;实践教学则通过“环境车间化、操作标准化”的实训模式展开,例如在41个实训室中模拟铁路施工现场场景。学生需完成从机械原理到牵引计算与运用管理等课程,并通过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强化技能。这种“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掌握“懂结构、知原理、会操作”的综合能力。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学院建有9个实训中心和室外演练场,配备模拟轨道车辆检修、信号控制系统等设备,与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 基础技能训练(如金工实习)
- 专项技术实践(如动车组装备调试)
- 综合项目演练(如列车制动系统故障排查)
这种阶梯式实践体系,使学生能直接参与铁路局和地铁公司的真实项目,提前适应岗位要求。
就业前景与行业贡献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及地铁运营公司。数据显示,近15年培养的近万名高职毕业生中,超过80%进入一线技术岗位,以“现场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标签获得企业高度评价。例如在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领域,学生可快速胜任从零部件检测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继续深造,实现学历与技能双提升。
培养特色与创新模式
学院首创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例如在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课程中,学生需同步完成理论计算与风洞实验。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如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融入教学。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策略,使专业建设始终与铁路电气化、智能运维等前沿领域同步发展,为“一带一路”铁路建设输送了大量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