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的物理学(师范)专业扎根闽西革命老区,以服务基础教育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物理学科素养和师范教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历经优化调整,2018年恢复本科培养后,已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特色体系。通过与地方中学深度合作、强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学生不仅能掌握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前沿理论,还能通过科普活动和教学竞赛提升综合能力,为成为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中学物理教师奠定基础。
一、专业定位:服务基础教育与地方发展
物理学(师范)专业以“培养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为核心目标,课程体系涵盖高等数学、理论物理、教育心理学等模块,并注重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例如,通过普通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与CAI课程,学生可掌握实验设计与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专业还强调“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结合龙岩市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指导和教师技能培训,强化毕业生对地方教育的适应力。
二、教学资源:师资与平台双轮驱动
- 师资结构:现有10名专职教师,含教授2人、博士1人,研究方向聚焦物理师范教育与凝聚态物理,形成教学与科研互补的团队优势。
- 实践平台:拥有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平台及龙岩市青少年科普基地,提供真空镀膜、激光干涉等先进实验设备。
- 校企协同:与10余所中学建立实训基地,通过教育实习和教学案例研讨,帮助学生从“知识学习者”向“教育实践者”转化。
三、培养路径:创新实践与职业发展并重
-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自制科普教具,例如在“科普大篷车老区行”活动中展示科学实验成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技能强化:通过省市级师范技能竞赛,如教学设计、课堂模拟等环节,锤炼教学基本功,近年获奖成绩显著。
- 职业发展支持:就业方向涵盖中学教师、教育机构研究员及科技企业工程师,近五年就业率超98%,部分毕业生进入厦门大学等高校深造。此外,专业提供教师资格证培训,实现学历与职业资格双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社会服务:教育生态共建的“龙院模式”
该专业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形成“高校-中学-社区”联动机制:
- 与上杭一中、漳平二中等学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中学教学案例融入课程设计。
- 组织师生参与科技馆科普活动,开发“科学小实验”课程包,服务社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 为龙岩市中学教师提供教学改革培训,助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升级,形成“反哺地方”的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培养体系,龙岩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不仅塑造了学生的学科专业力与教育胜任力,更以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为支点,为闽西地区乃至福建省输送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教育中坚力量。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