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聚焦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技术体系,构建了涵盖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产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该专业通过“场景化、标准化、案例化”教学模式,将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开发、5G通信等核心课程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特色在于强化产教协同与学科交叉,形成从基础理论到产业落地的完整知识链条。
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核心课程覆盖物联网技术全链路。基础层包含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硬件开发奠定基础;感知层聚焦RFID与传感器技术,通过实验课程掌握数据采集与传输原理;网络层重点学习物联网通信技术与Linux操作系统,培养系统组网能力;应用层则通过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系统实训,实现从数据到智能决策的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强调“以岗定学”,例如嵌入式软件开发综合实训直接对接智能硬件开发岗位需求,而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模拟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真实场景。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训战结合”模式,形成阶梯式能力培养路径:
- 基础实验层:通过传感器实验、无线传感网络实训掌握基础设备调试;
- 综合训练层: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实验室完成系统架构搭建;
- 产业实战层:依托校企共建实验室与15家合作企业,开展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例如与北京中软国际合作开发的智能家居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从硬件选型到APP控制的完整开发流程。
专业建设紧密围绕“产业数字化”战略,构建了多元化的产教融合生态。一方面引入企业认证体系,将华为物联网工程师认证、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开发等标准融入课程;另一方面通过山西工学院-产业数字化中心实验室,承接智慧矿山、智能农业等区域产业项目。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蓝桥杯软件赛等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32项,印证了“以赛促学”的成效。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可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工业物联网系统开发、嵌入式软件工程等岗位。数据显示,约40%的毕业生进入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30%选择在能源、物流等传统行业推动智能化升级,其余通过考研进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深造。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资质,进一步提升了人才竞争力和行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