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移通学院于2023年新增的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213T),依托学校工学学科优势和产业资源,形成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认证"的特色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成渝地区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产业需求,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理念为参照,通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等载体,构建了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庆市首批获批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一、产教融合驱动实践创新
该专业以OBE教育理念(成果导向教育)为核心,构建"五融合"培养模式:
- 校企协同课程开发:与重庆华数机器人等企业共建《三维动作制作》等实践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教学体系
- 产业学院平台支撑:依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建立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ICT实训工作室等实践基地,形成"产学研用转创"六位一体平台
- 双师型师资配置: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工程师"混编教学团队,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衔接,每年开展双师授课232次,覆盖学生超万人次
- 赛课联动机制:将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等学科竞赛纳入学分体系,2024年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近千项
二、国际化认证提升培养标准
专业建设对标德国ASIIN认证体系,在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等方面实现国际接轨:
- 认证体系导入:参照ASIIN认证标准重构培养方案,6个相关专业已通过该认证,涉及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领域
- 中德联合培养:与德国FOM大学开展本硕直通项目,学生可获中德双学位,90%毕业生进入世界前200高校深造
- 国际课程模块:引入ZEvA认证的德方课程资源,在大数据管理、数字经济等方向设置双语教学模块
三、学科交叉培养复合能力
专业建设突出新工科特色,形成"工科+商科+艺术"的跨界培养架构:
- 课程体系设计:包含机械设计基础(40%)、智能控制技术(30%)、数字经济模块(20%)、创新创业课程(10%)
- 跨学科平台:与冲突营销学院共建营销工程实验室,与数字动画产业学院开发智能制造可视化课程
- 通识教育创新:首创双师跨学科授课模式,如"机械原理+商业策划"联合课程,培养技术商业化能力
该专业通过市级一流课程群建设(含31门市级优质课程),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学生可参与华数机器人等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在智能装备研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形成鲜明就业优势,近三年毕业生在成渝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就业率达85%。这种"专业-产业-国际"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正成为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典范。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