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作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其功能材料专业依托化学与化工学院开展建设,形成了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特色的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大同市能源革命需求,聚焦石墨烯材料、炭素复合材料等领域,构建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培养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科研平台资源,该专业在近五年实现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刊。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核心课程覆盖材料科学基础、功能材料导论、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三大模块。具体包括:
-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构建化学基础
- 材料工程基础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强化工程思维
- 功能材料及器件与纳米材料与制备培养专业方向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水热反应釜制备、石墨烯功能材料实验等特色项目,通过微结构电磁功能材料实验室等省级平台实现产教融合。
师资力量方面,化学与化工学院拥有21名教授和42名副教授,其中83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以赵建国教授为首的石墨烯创新团队。该团队依托石墨烯林业应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在石墨烯增效复合肥、水性防腐涂料等应用领域取得突破,近五年承担7项国家级项目,获发明专利46项。学院配备总值近5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高端检测装置。
就业与升学数据显示,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9.51%,考研录取率32.63%,其中考入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85/211院校占比超50%。就业方向涵盖新能源材料研发、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等岗位,部分毕业生进入大同碳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学院通过学霸宿舍培育计划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生态。
专业特色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煤基固碳增汇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是构建"功能化学材料"创新团队,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团队;三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在2024年全国排名第6位,形成品牌效应。近年该专业录取分数线持续高于省控线20分以上,反映出较强的社会认可度。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