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是该校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工科专业,202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作为学校生物与化学学院重点建设的五个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多学科交叉为特色,聚焦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依托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专业定位与培养体系
该专业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三大核心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包含化工原理、基因工程原理、工业微生物等理论课程,以及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强调通过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解决生物产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需掌握从分子水平设计生物反应器的能力,并能运用化工模拟与优化技术提升产业化效率。这种“理论+应用”双轨并行的模式,使毕业生具备在传统化工与新兴生物产业中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的核心竞争力。
学科交叉与资源优势
生物与化学学院为该专业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保障:
- 师资力量: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博士20人,教授16人,6人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形成了一支跨学科的教研团队;
- 科研平台: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州级重点实验室6个,配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价值2300万元的精密仪器;
- 产业联动:与地方企业共建“笔山耕读苑农业产业学院”,开展光伏电板下中药材种植等技术创新,近三年签订横向技术服务合同26项。
人才培养与成果产出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体现在学生发展层面:
- 升学就业: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20.65%,居全校首位,多人进入中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深造;
- 创新能力:近三年学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2项,在省级生命科学竞赛、“互联网+”大赛中屡获佳绩;
- 社会服务:通过“科技特派员”机制,师生团队为黔西南州农业企业提供食用菌栽培、滇黄精种植等技术指导,年均培训超180人次。
未来发展方向
学校计划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深化产教融合,拓展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
- 依托贵州省科技厅项目和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加强在生物催化、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的技术攻关;
- 建设新工科课程体系,将化工传递过程原理等课程升级为省级一流课程。
通过持续优化学科布局,该专业正朝着“立足黔西南、辐射西南地区”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高地迈进,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更强劲的智力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