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始于2004年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方向,2005年独立招生,2019年入选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依托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优势,形成了"以课促赛、以赛拓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覆盖语音分析、节目制作、虚拟演播等14个实验室的立体化实训平台。专业发展历程中,既保留了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底蕴,又通过产教融合对接新媒体时代需求,在河南省同类院校中具有显著影响力。
学科交叉融合是该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整合了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大领域,主干课程包含《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等模块。这种设计旨在培养兼具语言表达、新闻采编、节目制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平台、企事业单位的播音主持、采编制作等工作。
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级进阶实现能力提升:
- 基础技能训练:依托语音分析与合成实验室、广播播音实验室进行发声、朗诵等基本功训练
- 综合能力培养:在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完成节目策划与制作
- 创新应用拓展:通过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等赛事锤炼实战能力
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双能"特征,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4人。团队建设注重"双千计划"实施,10名教师入选新闻媒体与高校教师交流项目,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前沿。教学成果方面,《播音创作基础》获评河南省精品课程,《播音语言通论》等2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近三年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
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四维联动"深化人才培养:
- 校内实践平台:整合电视台、广播电台资源,承担校园媒体80%节目制作
- 校外实习基地:覆盖南阳日报社、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单位
- 校企联合培养:与清博大数据等企业共建"全媒体"产教融合品牌项目
- 社会服务拓展:学生参与非遗传播等社会实践,如王圻文团队运用短视频、播客推广南阳烙画技艺
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专业建立"双闭环"监控机制:
- 教学评价闭环: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督导巡查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 就业服务闭环:实施"院领导包班制",202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全校前列。教学设备总值达85万元,生均实验设备值5313元,完全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