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该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平台以及多元化的培养方向,为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为近年来报考热度较高的新兴工科专业之一。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构建了覆盖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全链条知识体系。核心课程包括C语言编程、JAVA编程、Python编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器原理等。特别注重硬件开发与软件编程的结合,例如在物联网感网层方向中,学生需掌握传感器检测与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而在应用层方向则聚焦于物联网中间件、云平台、Web网页及移动终端开发,形成"软硬协同"的能力矩阵。
师资力量方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拥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3%,团队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团队不仅承担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8项,还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近三年学生获市级以上创新竞赛奖项超300项。这种"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专业设置两大培养方向:
- 感网层方向
- 重点培养硬件电路设计能力
- 掌握传感器数据采集与网络传输技术
- 具备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与运维技能
- 应用层方向
- 侧重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开发
- 精通基于云平台的Web及移动端应用开发
- 掌握数据存储、分析及监控系统构建
校企合作是该专业的突出亮点,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大连首家ICT学院,已有54名学生获得华为认证证书。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直接对接,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例如智能交通工程、安防系统集成等。毕业生就业领域覆盖汽车电子、智能建筑、5G通信等行业,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5%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
随着5G技术与物联网应用的深度融合,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2023年招生数据显示,该专业在辽宁省物理类招生中要求首选物理科目,学费标准为每年25000元。对于有意报考的考生,建议重点加强编程基础与硬件认知,并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前积累实践经验,为未来在物联网系统开发、运维管理等岗位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