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立足电子信息领域发展前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该专业依托扬州大学优质资源,构建了涵盖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核心领域的课程框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在通信行业就业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以下从培养方案、课程特色、实践平台等多维度展开分析。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该专业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课程设置覆盖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基础学科,同时融入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图像通信等现代技术模块,确保学生掌握从硬件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知识链。通过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学生可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为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产教融合特色,与江苏铭扬、华清远见等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专业实验室配置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实验室等设施,实验课程覆盖率达100%,其中90%以上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通过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等赛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项目还为学生提供设备调试、系统维护等实习机会,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周期。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涵盖三大领域:一是通信设备研发与制造,涉及5G技术、物联网等方向;二是电信运营商网络运维,包括基站维护、数据业务管理等岗位;三是互联网企业的通信系统设计,如云计算平台架构、网络安全优化等。毕业生可进入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或在科研机构从事技术攻关。数据显示,该领域研发岗位对专业基础扎实、英语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选科要求方面,报考该专业需在高考中选考物理+化学科目组合,这与专业特性密切相关。通信工程涉及大量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等交叉学科知识,物理基础可帮助学生理解信号传输原理,化学知识则支撑集成电路制造、材料特性分析等实践环节。这种选科设置体现了专业对理工融合能力的重视,也为后续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光通信技术等课程铺平道路。
对于有意向报考的学生,建议重点强化以下能力:一是掌握C语言编程和MATLAB仿真工具,提升算法实现能力;二是关注6G通信标准、卫星通信等前沿动态,通过学术论文阅读扩展视野;三是考取通信工程师资格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学院提供的副修专业制度也为学生跨学科发展提供可能,例如结合计算机科学开拓人工智能通信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