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的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立足时尚产业需求,以“懂企划、通技术、会营销、能管理、擅创新”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职业岗位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等模式,将教学与行业前沿接轨,为学生提供从理论学习到实战应用的完整路径。其课程设置涵盖卖场规划、橱窗设计、三维建模等核心技能,同时注重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营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兼具艺术审美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订单班驱动职业发展
该专业与大杨集团、海澜之家等领军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行“职业技术素质平台+岗位职业专长”的双轨制培养模式。例如,大杨集团订单班从品牌实际运作出发,实施“带薪实习”与“优先录用”机制,通过企业导师介入教学、项目化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这种“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真实商业案例,掌握品牌策划、陈列管理等实战技能。
课程体系:三维能力构建与数字技术赋能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能力模块:包括结构素描、平面绘图软件、展具装饰材料等,夯实美学与设计基础;
- 核心技能模块:聚焦服装陈列设计、卖场三维表现、橱窗创意设计,结合3DsMax、AutoCAD等工具强化数字化设计能力;
- 前沿拓展模块:引入数字媒体陈列、时尚直播空间设计等课程,适应电商与新媒体趋势。此外,1+X证书制度将服装陈列技能认证融入教学,确保学生获得行业认可的资质。
实践教学:以赛促学,链接产业资源
专业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与省级实训项目,开展多层次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2018年作品《极光之缕(旅)》曾获橱窗设计最佳组织奖。同时,校企共建的“常纺-热风订单班”提供真实商业空间设计项目,使学生直接参与卖场规划、陈列管理等全流程工作,实现“作业即作品、作品即商品”的转化。
就业前景:覆盖全产业链的岗位适配性
毕业生可从事陈列师、品牌策划师、视觉营销经理等岗位,覆盖服装企业、商业机构、电商平台等领域。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9%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大杨集团担任职业量体师或晋升为版型师、采购主管,2-5年职业成长路径清晰。新兴领域如直播空间设计、绿色展具开发进一步拓宽了职业边界,契合行业对“技术+创意”复合人才的需求。
特色优势:传统与现代融合,区域产业深度绑定
专业将大连服装产业资源融入教学,例如依托本地服装检测机构(如辽宁科诺)开展纺织品检验实践,强化区域服务能力。同时,课程设置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例如在橱窗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并通过三维试衣、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创新表达。这种“在地化+国际化”的双重定位,使学生在区域产业升级中具备独特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