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地区外语类高校的佼佼者,吉林外国语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构建了独特的育人体系。该专业依托学校多语种教学资源与国际化办学优势,形成了"专业+外语+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架构,其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培养定位,在课程设计、实践平台、国际资源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
专业建设的核心特色体现在"汉语教学+文化传播"的双轨培养模式。通过系统开设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类课程,夯实学生的语言本体知识;同时设置中国文化通论、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强化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更为突出的是实行第二外语(韩/日/俄/西)定向培养,根据目标就业国家设置语言课程,例如针对韩国市场的韩语强化训练,这种精准化培养使毕业生具备特定区域的语言竞争优势。
课程体系采用"语言基础+教学技能+文化素养"的模块化架构:
- 语言能力模块:覆盖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核心课程,强化汉语本体知识
- 教学技能模块:包含国际汉语课堂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等实践性课程
- 文化传播模块:设置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华才艺训练等特色课程
- 外语提升模块:实施英语教育四年不断线,叠加第二外语选修
实践培养环节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训体系。通过地球村国际文化实践中心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留学生汉语教学;依托国家汉办实践基地开展海外教学实习;定期举办汉语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学生包揽省级赛事前三名。特别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1+1跨国培养"模式,要求所有硕士生完成国外教学实践,数据显示其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考取率连续三年达99%。
国际资源整合方面,学校与40余国2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网络,实施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项目。通过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等渠道,每年组织800余名学生参与海外交流,部分专业实现全员出国学习。典型案例显示,毕业生被派往美国、德国、泰国等15国从事汉语教学,形成覆盖五大洲的就业网络。
教学团队建设凸显"双师型"特征。以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引领,聘请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讲师任教,如李晨阳副教授曾任职香港孔子学院,将国际教学经验融入课程设计。通过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机制,邀请行业专家指导教学实践,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这种师资配置使该专业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并支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建设。